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补民生短板:四川一个城区的劳动收入奖励实验

2017-09-25 22:39:0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方面取得的成绩加速补齐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消费水平质量大幅提高,生活条件和环境明显改善。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全国农村减贫规模年均超过1300万人。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2010年价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6年的4335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

四川省一位专门从事扶贫工作的官员对记者表示,目前加快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效率势必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激发贫困户自身劳动的意愿以提高收入;二是激励实际脱贫贫困户让其报告真实收入。

2014年6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进入五通桥区,对1057个非贫困家庭、182个贫困家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非贫困家庭愿意就业的比例达70%,而贫困家庭仅占47.3%。

根据民政部2015年的数据,我国人均月低保额不足350元,农村更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凤表示,低保政策采取的是“差额补齐”的方式,缺乏劳动激励,即每多挣1块就少补助1块。有低保的家庭容易产生“福利依赖”现象,低保户认为延长工作时间并不划算,劳动积极性不高。

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社会保障水平和劳动供给是一对矛盾,近年来欧洲积极就业政策核心是从“福利”到“工作”,采取各种政策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

甘犁表示,让低收入者提高劳动意愿的关键是从补贴变成奖励。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对乐山实验的评估,参加“劳动收入奖励计划实验”的家庭就业率相对提高13.5个百分点,每月劳动时间相对提高9小时。劳动收入奖励每增加1元,平均劳动收入增加0.55元,平均消费支出增加0.46元。

由于试点效果显著,五通桥区已决定将其正式推广,重点推向农村,并增加了产业项目奖金。第一财经记者也从四川省有关部门了解到,乐山、马边县的这一精准扶贫实践已经引起了四川省政府的重视,下一步也将在全省的深度贫困县推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