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态将制定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之后,各界人士议论纷纷。对于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实现燃油车替代的问题,在业界莫衷一是观点的背后是任重而道远的现状。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乘用车累计销量1411.13万辆,新能源车累计销量24.96万辆。虽然新能源车以93.2%的增幅远远强劲于乘用车市场2.1%的增幅,但占比仍不及1.8%。
事实上,对于新能源车而言,不仅需要在这1.8%的份额中挣扎破土,从技术到基建再到消费者接受度等,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远大于此。但是,无论汽车产业的变革由哪方力量来推动,无论这些变革的落地是此刻还是彼时,汽车产业大步向前的趋势是不可逆的,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的“四化”比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快更猛。
众所周知,动力系统是汽车最核心的部分,而随着社会对节能环保的越加重视与动力技术的越加成熟,其三条技术路线,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都站在了舞台中央,意欲成为内燃机的真正替代者。它们之中究竟谁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这个问题牵扯到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的对应政策,能源开发冶炼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核电、电网的未来发展,新能源的发现等大量因素。
国际汽车研究机构J.D.Power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对第一财经记者比喻说:“从应用性来讲,混合动力代表的是今天,纯电动代表的是明天,而燃料电池代表的是后天。”
纯电动:突破前夜
“电动车依旧还在技术突破的前夜。”梅松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未来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车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是绝对的。”上海交通大学汽车节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殷承良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他认为,从过去主流车商对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不屑一顾,到未来这些车商以后每生产新车型一定要有电动版,这已经部分实现并且在未来是可以做到的。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纯电动汽车没有内燃机的振动、时滞和高噪音,加之电动机低转速扭矩很大,性能也较为强劲,动力响应迅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在环保方面颇为风光的清洁柴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