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多年的改革,成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那么作为全要素生产率重要内容的质量,中国是否也创造了奇迹?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国内外没有太大分歧,但对中国质量的评价似乎并不高,有些甚至认为中国产品质量很成问题。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质量和经济增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有没有可能经济发展很好而质量却不好呢?
先从理论上来解释这个问题:经济增长得好不好,主要还看GDP的增长,而GDP作为一个国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其微观的基础就是一件件产品和服务的真实价值。因而,很难说中国经济几十年持续增长,而其间的一件件产品却很差,因为差的商品和服务怎么会不断地被市场所购买?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国际贸易市场中。
更为重要的还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到底什么是质量?质量是固有特性满足需求,如果将质量等同于固有特性,那当然是质量衡量的标准越高越好。但这个质量标准如果高到消费者根本买不起,也就是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那么这个质量有意义吗?所以,质量的根本含义是满足需要,而固有特性只是满足需要的手段。
有了上面的这些理论解释,就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宏观的经济增长一定是建立在微观产品和服务质量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背后,一定有中国质量的奇迹。
下面用一组数据来看看中国质量奇迹:
首先,按照国际贸易对产品质量的评价,无论是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还是产品的附加值,中国的产品质量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从出口规模看,2016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占全球总份额的13%,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从产品附加值看,目前中国农牧产品的国内附加值占比接近90%,而制造业中的食品、纺织服装等产品的国内附加值也超过了70%。这些数据都清楚地证明,即使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产品质量仍具有很强竞争力。
第二,以产品的品种作为质量的评价标准,中国在世界上具有更加明显的领先优势。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而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
第三,以进口中间品的替代性作为质量标准,中国产品质量的进步神速。武汉大学联合斯坦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几家单位开展了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这是全球首个在发展中大国开展、基于企业和劳动力双向匹配的大型入企调查,采用严格的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问卷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家特征、生产经营、销售与出口、技术创新与企业转型、质量状况与人力资源等294个问项和1030个变量,调查区域覆盖了中国东部地区广东省的13个城市和中部地区湖北省的13个城市,成功获取了1158家企业和与之匹配的9103名员工的有效问卷。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进口中间品只占全部中间品投入比例的6.2%,这说明即使是关键的技术和零配件大部分也是由国内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