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最后,我们要关注一下美国经济。美国这一轮的经济扩张周期已逼近历史极值120个月,美股也终于低下了高昂的牛头,预计加息进程也进入了尾声。如果美国接下来是正常的经济调整,那将有助于改善全球的流动性环境;但如果如桥水所言,美国经济由于债务周期问题可能出现剧烈的调整,那就另当别论了。虽然暂时我们还看不到危机的信号,不过还需心存一份警惕。
把研究的周期拉长,或许有利于我们摆脱对短期的过度纠缠。已故的周期研究专家周金涛,早在2016年就对最近几年的经济走势有比较准确的预判,并把康波周期调整的低点定位在2019年的某个时候,在向逝者致敬的同时,让我们对长周期的研究更多了一份尊重;华泰证券的林晓明博士则从严谨的数据处理出发,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属于中周期上行和短周期下行交织的阶段,而短周期的下行将于2019年3季度结束;博道内部的宏观研究也基本支持产能周期见底的观点,但由于存在去杠杆金融周期的压制,预计见底后回升的力度不大。综合而言,这些研究都表明,2019,可能是宏观经济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水岭。
展望2019之后的未来几年,担忧的观点近期似乎又多了起来。有从人口结构角度出发担心长期增长潜力的,有从债务周期角度出发担心中期增长的可持续性的,也有从汽车等内需萎靡出发担心短期走势的。这些担心都不无道理,尤其部分学者严谨的研究成果,相信会有助于政策制订时趋利避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经济多一些冷静和客观的思考,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不过,冷静的思考也不应变为悲观的代名词,我们不妨先看一组国际数据比较。我国目前人均GDP约9000美元,美国1976年达到这一水平,当年GDP增速为3.2%,其后20年平均增速为3.2%,至今不失霸主地位;德国1978年达到这一水平,当年增速2.9%,此后20年平均增速2.2%;日本1979年达到这一水平,当年增速5.5%,其后20年平均增速3.2%;韩国1993年达到这一水平,当年增速6.8%,此后20年平均增速5%。这些国家经过多年看似不快的增长,目前人均GDP高居世界榜首,2017年分别为5.9、4.4、3.8和2.9万美元。而根据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的研究,我国未来的经济潜在增速,2016-2020 为 6.36%,2021-2025 为5.57%,2046-2050 为2.85%,如果可以实现这一水平,我国已属于人均GDP 达到9000美元后,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做正确的事, “把自己的事做好”,我们对长期就应该留有信心。
在最新发布的2019年A股市场展望报告中,中金公司认为,从当前到2019年年底的中国股市可能会经历风险继续释放与机会显现的阶段,时机把握较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