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编者按:
经历了20多年自下而上的经济一体化的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转换为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出台,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出炉,特别是在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新的战略高度上,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再进一步?长三角一体化试验区将如何操作?4月18日,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学术研讨会”上,“长三角一体化”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其中,江苏省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所长胡国良认为,长三角一体化需要突破经济一体化、体制、包容性机制的瓶颈,建立一个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胡国良还建议从五个方面入手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1. 疏解区域间的利益分割;2. 构建“互联网+”大项目产业平台;3. 联合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4. 向更深层次推进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5. 依托“一带一路”,实现多圈层、跨区域的国际产能合作。
以下为胡国良演讲内容精选:
长三角一体化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长三角一体化在全国一些主要学术平台上成为热门研究话题。区域一体化的实质是区域间多元利益主体逐渐消融的过程,区域一体化的核心是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现在遇到的最大瓶颈。
上海在长三角的功能定位将不再是以往那种“中心”、“领导”角色,其出路更在于利用全世界人流、资金流、商流、物流集聚的比较优势,发展平台经济,打造超级枢纽。 种种迹象显示,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
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经济总量约20万亿元(2017年),占到全国近1/4;常住人口2.2亿,占全国人口近1/6,具有较为成熟的高密度城镇体系和发达开放的产业经济结构
抓住城市群,就抓住了中国经济的重心。 3月1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北京发布《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报告发现,所有城市群占全国经济份额的比重都得到提升,反映出经济活动向城市群集中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