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上海在长三角的功能定位将不再是以往那种“中心”、“领导”角色,其出路更在于利用全世界人流、资金流、商流、物流集聚的比较优势,发展平台经济,打造超级枢纽。
种种迹象显示,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
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月中旬,上海就《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苏浙两省的修改完善意见。接下来,上海将联合江苏、浙江两省适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共同部署启动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工作。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学者们的研讨,还是政府部门推进相关工作,主要都围绕着上海“龙头带动”、苏浙皖“各扬所长”这样的职责分工来展开。嘉兴就是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的一个典型。
上海原有地位的颠覆
不过,在“学习上海”、争当上海的“后花园”、抢做上海的“菜篮子”的背后,一体化仍存在诸多困难,发力的方向和路径尚未完全清晰。
上海在工业经济时代,是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和中心。
工业经济时代,地理位置、资源禀赋、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决定着一座城市的经济潜力。上海襟长江,带太湖,控苏南而引浙北,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众港口能满足巨大吞吐量,顺势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窗口和名副其实的远东航运中心。
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获取价格和供应量等市场信息的能力,在竞争中尤为关键。上海消息灵通,企业将多数交易和结算都移到上海,很自然地形成了某种垄断,完全包揽了中国的早期工商业活动。
新中国建立后,尽管经历了计划经济的大规模调整,中国经济格局却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改革开放后,以上海为中心,辐射江浙皖的长三角发展战略启动,上海作为龙头和中心的地位顺理成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凝聚一体化共识,才能凝聚一体化力量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长三角区域用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
从交通互联到人才交流,从教育发展支撑到民企合作,再到顶层设计和立法的推动,上海两会上一场聚焦“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审议引来了代表们的热烈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