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建立长三角一体化试验区,疏解区域间利益分割

2019-04-19 17:38:0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

经历了20多年自下而上的经济一体化的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转换为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20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出台,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出炉,特别是在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新的战略高度上,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再进一步?长三角一体化试验区将如何操作?4月18日,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学术研讨会”上,“长三角一体化”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其中,江苏省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所所长胡国良认为,长三角一体化需要突破经济一体化、体制、包容性机制的瓶颈,建立一个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建立长三角一体化试验区,疏解区域间利益分割

胡国良还建议从五个方面入手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1. 疏解区域间的利益分割;2. 构建“互联网+”大项目产业平台;3. 联合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4. 向更深层次推进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5. 依托“一带一路”,实现多圈层、跨区域的国际产能合作。

建立长三角一体化试验区,疏解区域间利益分割

以下为胡国良演讲内容精选:

长三角一体化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长三角一体化在全国一些主要学术平台上成为热门研究话题。区域一体化的实质是区域间多元利益主体逐渐消融的过程,区域一体化的核心是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现在遇到的最大瓶颈。

需要突破的第二大瓶颈在于体制,体制的分歧实际上是行政边界背后三省一市利益主体,各自主张的利益诉求不一样。

第三大瓶颈是长三角一体化需要建立包容性的机制,走协调发展的道路。三省一市在经济利益出现矛盾时,逐步形成一个包容发展的机制。

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认为,区域一体化作为经济发展的过程,至少包括四个阶段:一是贸易一体化,主要是取消了商品流动的限制,实现市场一体化;二是要素流动的一体化,主要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三是政策一体化,比如目前长三角内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不同实际上涉及到政策问题;四是完全一体化,也就是一体化主体的自身利益逐步消融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彼此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其中最核心的是要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

寻找利益共同体,实现经济一体化

在三省一市交界的地方成立长三角一体化试验区的目的是为了尽量摆脱行政区划边界后面利益的各自主张,尽量寻求利益共同体,实现经济一体化,具体包括市场的一体化、政府间的合作一体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体化。

市场的一体化需要破除区域间的行政分割壁垒,降低要素资源空间移动的制度成本,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这是目前长三角一体化面临的最大障碍。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障碍,在四个行政主体利益很难协调的时候,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必须要走自上而下的过程。

政府间的合作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为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又成立了长三角联合办公室,并于去年编制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区域协同发展其实与市场一体化相辅相成。区域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是认同市场一体化的。长三角三省一市过去编制“十三五”规划、今年编制“十四五”规划时,都是按照各自的经济发展、产业技术化、资源要素化来进行规划,还没有做到编制长三角层面上三省一市协同发展的规划,造成三省一市产业规划协同不足,在产业空间上彼此竞争,产业结构同质。

多元利益主体难以实现产业自觉分工,原因就在于利益主体背后有各自的行政边界。上世纪90年代,江苏、浙江等省份出现蚕丝大战、山羊皮大战,就是最初的生产要素出现一些盲目竞争引起的。发展到本世纪初的时候,各自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又通过资源要素的无序竞争、便宜的土地价格、优惠的财政税收相互竞争,来吸收更多的资源要素。从现在来看,制约长三角一体化向深度推进的就是体制和机制因素。

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一是行政边界的硬约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制度决定了各个地方只顾自身的利益,忽略了区域间共同的利益;

三是产业趋同,导致了索取资源要素相近,没法形成分工,产业恶性竞争;

四是长三角一体化的运作机制主要靠行政力量,主要靠三省一市地方政府来推动,市场力量推动力不足。

所以长三角一体化走到现在,必须寻求新的发展理念和包容性的发展机制。要在尊重长三角三省一市各自利益主体的前提下,成立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通过制定各种机制化的条约,实现成员共同繁荣,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协同发展

长三角区域经济首先需要走协同发展、共建、共享的发展道路,建立一个跨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就是在三省一市或者两省一市交界的地方,找到一块经济合作区,在这里来疏解区域间的利益分割。为疏解区域间的利益分割,我们过去实行分税制的模式,也有采用股权投资的模式。上海和江苏过去也尝试过通过双方财政的协商分税制的模式。上海对江苏的苏北地区进行了很多跨区域的投资,里面有一系列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财政、税收的新做法,值得借鉴。

二是构建“互联网+”大项目产业平台,促进长三角区域内的产业合作和产能对接,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研究利益分成和财政分成。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做得最好的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化,也借助了“互联网+”的力量。去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省际边界的收费站刚刚被取消,双方通过互联网技术,很容易对利益进行分成。

三是联合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因为三省一市是中国高教资源相当集中的区域,也是科技资源相当集中的中心,汇聚了上海的张江、安徽的合肥、江苏的南京和苏南地区、浙江的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要通过制度创新中心的打造,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从长远看,三省一市还要联合出资成立一个产业研究院,实现长三角区域共同的技术攻关,对长三角联合技术攻关实现常态化和制度化。

四是向更深层次推进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要依托“一带一路”,实现多圈层、跨区域的国际产能合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应该眼光和视野只集中在三省一市,而应该放眼“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甚至国际大都市圈的建设,推动长三角在国际范围内的产能合作。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编:任绍敏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