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个参评国家中,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提升至第17位,比上年提升了1位,继上年超越澳大利亚之后,今年又进一步超越比利时。”9月23日,在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为主题的2017浦江创新论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所副所长玄兆辉表示,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继续稳步提升。
在此次浦江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英文版)(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40个国家可以划分为三个集团,综合指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主要为欧美发达经济体,均为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第16-30位为其他发达国家和少数新兴经济体,属于第二集团,相互竞争最为激烈,中国已处于这一集团的领先位置。
随着创新资源的持续投入以及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创新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将向创新型国家行列稳步迈进。
《报告》显示,中国的“企业创新”排名已从2000年的第25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11位。玄兆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企业的这种提升主要还是它自身的创新能力的客观反映,比如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即企业的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稳步提升的,虽然提升幅度很小,这表明中国企业整体的创新投入力度是在增强的。
“从产出来看,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迅速地提升。特别是在三方专利数(即同样一种专利同时在美国、日本、欧洲申请专利)方面中国企业进步非常之快。2000年的时候我国企业的三方专利数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现在每年有2000多件。如果一个企业把它的专利同时在这三个专利局申请,说明这个专利的价值很大。”玄兆辉告诉记者。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的三方专利数占世界比重排名上升1位,至第5位。
“现在,中国近4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不到1%,比重还是很低,因为很多企业是没有研发的,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也就20%左右,80%是没有研发活动的,他们没有意识或者没有能力做研发活动。”玄兆辉对记者表示,总体来说,这个不到1%的强度还是不够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到的1.1%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占比。
同时,玄兆辉表示,也未必所有的企业都要去研发,尤其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还要保持的生产能力,因为生产能力也是一种竞争力。从分工的角度来说,有的企业就是做研发,或者专门做研发,就是一个研发企业,有的企业就做生产。“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一下子把1%提到2%或者3%,我们要根据我们客观能力和发展状况。”
《报告》也显示中国“知识创造”分指数快速提升,“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有待加强。
在“知识创造”方面,中国排名第8位,比上年提升4个位次。中国SCI论文数量达到28.1万篇;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96.8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6.3万件,均位居世界第1位。
在“创新资源”方面,中国排名第28位,比上年下降1个位次。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球的15.6%(数据年份为2015年,下同),仍居美国之后排第2位,但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R&D人员总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R&D/GDP达到2.06%,排名比上年下降2位至第17位;研究与发展人力投入强度排名不变,位列第33位。
在“创新环境”方面,中国排名第20位,下降1位。排名下滑的指标是“宏观经济环境”、“员工收入与效率挂钩程度”、“政府采购对技术创新影响”,分别排名第6位、第20位和第6位,均比上年下降2位。这表明,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中国创新面临的市场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国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仍位居世界前列。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胥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