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药品谈判如何定出底价?如何既能满足纳入医保目录的要求,又能让药企有合理的利润并心甘情愿地接受呢?这背后,跌宕起伏。
高价抗癌药进入医保,会不会挤占了普通人需要的“感冒药”的医保费用?这要求,公平合理。
医保目录的更迭,关乎所有参保者的福祉。
药价平均降幅达56.7%
《我不是药神》中,慢粒白血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瑞士“格列宁”维持生命,每年药费超过40万元。
惊人的药价,让“一粒药”拖垮了一个家庭。抗癌药进入医保,给无数家庭带来希望。
今年6月,刚刚挂牌不到一个月的国家医保局负责落实督促抗癌药加快降价。
经过肿瘤专家选定,20种抗癌药初步入选;经过国家医保局和企业沟通,有12家药企愿意就他们的18种抗癌药进医保目录进行价格谈判。
谈判要有底牌,而这张底牌是经过多轮测算而来。18种谈判药品种类确定后,评估专家被分为两组进行平行测算。一组从药物经济性角度,即购买药品的成本与患者获益是否具备优势,评估谈判品种的性价比,并得出合理的价格区间。另一组则由地方医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组成,对发病率、患病人数预算、药品纳入医保后需承担多少费用等评估测算。由此,18种药物的心理价位,即谈判的底牌被确定。
9月15日,准入谈判正式展开。据介绍,谈判在封闭的环境进行,无关人员均不能在场旁听。谈判过程中,德国一家公司的谈判代表们先后三次从谈判室走出来,或在走廊里悄悄商议,或反复打电话和总部沟通。
最终,参加谈判的18种抗癌药中有17种谈判成功,药价平均降幅达56.7%。17种药品中包括12个实体肿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癌症患者将减轻用药负担,享受到医保改革的红利。
如果连龙头房企都在谈如履薄冰,那么一些房企已接近溺亡。 2018年,一个令人惊惧的年份即将过去,但有些房企或等不到明年和煦的朝阳,因融资渠道收缩和销售艰难的双重困境,它们正陷于资金及债务危机的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