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听完介绍,刘辉军的家人如释重负。记者在该院付费窗口发现,来自贵州和湖南的两名患者也顺利办理了新农合跨省就医入院手续。
“患者不用垫付报销费用,这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钱的问题让该医院医务处工作人员史方海感触颇多。
记者了解到,在解决资金问题时,人社部门设计了一套省级之间“先预付后清算”的制度——部级经办机构根据往年跨省异地就医医保基金支付金额核定预付金额度,各省(区、市)可通过预收省内各统筹地区异地就医资金等方式实现资金的预付。
记者从海南省社会保险事业局获悉,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海南已拨付北京、上海、江苏等21个省(市)预付金5783万元;已收重庆、吉林、黑龙江、新疆等20个省(市、区)预付金2986万元。
看病按就医地目录报销
由于各省市的医保政策和就医目录并不统一,如果医院医生针对病人逐一了解情况并不现实,反之,使用不在参保地医保目录类的药品,又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这一问题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中得到解决。因为这项政策采用“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的报销原则。
据了解,就医地目录就是参保人员跨省就医时原则上执行就医地的支付范围,
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参保地政策就是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原则上执行参保地的支付政策,这些支付政策包括医保基金的起付线、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等;就医地管理,即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时,就医地经办机构要为异地就医人员提供和本地参保人员相同的服务和管理。
“以一位河北某市的参保人员到北京就医为例,他看病时执行的是北京的目录,但基金支付的起付线、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还是执行河北所在市的政策,同时北京市经办机构要像对待本地参保人一样为他提供同样的服务和管理。”一名业内人士介绍说。
如果连龙头房企都在谈如履薄冰,那么一些房企已接近溺亡。 2018年,一个令人惊惧的年份即将过去,但有些房企或等不到明年和煦的朝阳,因融资渠道收缩和销售艰难的双重困境,它们正陷于资金及债务危机的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