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产经频道首页 > 科技 > 正文

日本大败局的4个教训

所以这样的经营方式也被欧美的专家和学者认为是能够将日本推向世界第二大经济国的原动力,这是他们完全无法模仿的竞争力。

但是泡沫经济破灭之后,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受到的经营压迫,包括数字化转型的冲击,让日本企业原来的竞争优势开始动摇、放弃,走向了一条在今天看来不太正确的道路。

在我的调查和访谈中,很多经营者也在反省,说实话当时作为公司的一把手、二把手,真正懂技术的没几个,他们没办法评估这个技术是不是公司今后索要的技术数字化,那还不如继续坚持原来的经营方式。

虽然周围有很多懂技术的人,但他们没有很好地把这些作为公司的顾问或者参谋用起来。当意识到数字化不得不做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其实整个泡沫经济的事实,以及泡沫经济在经济下行时候对企业的影响,我觉得是人性的弱点暴露无疑。

第二个原因是没能在理解数字化本质的基础上实施改革。

数字化的本质是什么,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我个人认为数字化有两个非常直观的本质,一个是简易化,通过数字化把很多东西简单化;第二个是通过数字化创造"融合",让东西"融合"之后创造出新的价值。

怎么理解简易化,原来没有数字化的时候,我们都是靠物理性的东西,模拟技术来实现。举个例子,原来我们听磁带,要靠非常精准地控制上面磁粉的结构播放出非常完美的声音,现在靠编程就能把声音完美地呈现出来,产品的差异化也越来越小。

在这里面,受益的是韩国和中国企业,因为后发有后发的优势,正好认识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在用户能够接受的品质范围内,把价格做到最低,带来很强的产品价格的竞争优势。

日本企业因为原来有制造业的神话,相信只要有高的附加价值就有高的回报,所以不断去追求高功能产品,这样其实功能远远超过了顾客所要的范围。

中国企业是在顾客需要的范围之内去开发产品,导致他们的产品和顾客需求出现了脱层、断层,同时日本企业长期看不起韩国企业,低估了韩国企业的能力,在电子领域忽视了他们的竞争。

第二个,数字化带来的变化就是通过"融合"创造新的价值,原来都是独立存在的各个板块、产品和技术,在数字化的平台上成为一个系统的东西出来。

但是日本企业常年也能靠制造业成功,制造业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叫垂直统合型,我在我的领域里从头做到尾,从上游做到下游,是纵向的。不擅长横向的融合的连接式的商业模式。

他们在新的数字化浪潮中,第一个是没办法去理解数字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第二个是没办法从原来的舒适圈成功地走出去,迎接新的数字化的经营方式。

数字化转化(digitaltransformation)这个词也很火。但日本企业很多时候做法完全跟中国企业不一样,中国企业通过导入数字化对原来的业务流程进行变革,但很多日本企业是在坚持自己原来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去导入数字化,所以数字化是非常弱的,没办法从原来的舒适圈走出来。

数字化进程发展了这么多年,在中国、美国都出现了非常巨大的平台化企业,像中国的阿里、京东,美国的亚马逊。但在日本,没有一个像中国和美国那样的企业,它没办法适应这样的经营方式。

我后来也跟日本的企业家聊,他们觉得原因有两点。

第一,因为导入了美国式的集中和选择经营方式,导致高层和现场间的距离拉得非常大,他们不再去现场,所以对于现场技术变化的敏感变得非常迟钝,没有去理解数字化的本质。

热点推送

本周关注

MORE

    产业研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