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民企融资——“难”在结构性错配(3)

民企融资——“难”在结构性错配(3)
2019-06-03 09:30:55 第一财经

展望未来,直接融资将成为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抓手:从机理看,无论是传统被认为“少抵押物、高风险”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还是“轻资产、融资需求显著前移”的新经济企业,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均难以充分发力;从机遇看,伴随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金融供给侧改革和资本市场新一轮改革开放也将渐次释放制度红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新经济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将会由于审批流程简化、信息更为透明而进一步畅通。

民企融资——“难”在结构性错配

其他融资因监管趋严日益规范化,但非标急剧收缩和债务违约、股权质押风险等需高度关注。由于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且信贷存在结构性错配,中国民营企业对于非标融资的依赖程度明显偏高。财政科学研究院《2018年“降成本”专题调研报告》显示,在2015至2017年间,国有企业借款结构中银行贷款占据绝对主导,非标融资规模占比仅为3%-7%,反观民营企业,三年间对于非标融资占比则分别达43.9%、38.3%、15.4%。非标融资近年来的相对收缩事实上也受金融监管加强所影响,从社融口径看,非标存量占比已从2015年底的16.2%降至2019年4月的12.2%,这也是2018年民营企业融资难度明显加大的重要原因。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近年来民企债务违约开始凸显。2015年至今,我国企业总计违约债券余额接近2160.9亿元,违约债券达277只,违约发行人107个,其中民营企业违约债券余额接近1300亿元,违约债券达166只,违约发行人64个,而同期国有企业违约债券余额不足350亿元,违约债券41只,违约发行人12个。在违约情况最为突出的制造业,民企违约余额、债券只数、发行人个数占比分别达55.4%、61.1%、64.1%。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