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民企融资——“难”在结构性错配

民企融资——“难”在结构性错配
2019-06-03 09:30:55 第一财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和融资困难并显,转型和增长均面临挑战。2018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六大举措,其中强调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尽管中小微企业融资是长期以来的世界性难题,但中国的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却因其明显关联而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错配特征。数据表明,民营企业不论在中国的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链条中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甚至在监管趋严的过程中,其债务违约和股权质押风险凸显。这一结构性问题也决定了解决民企融资难并非毕其功于一役的“运动战”和“一刀切”,而将是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的长效机制调整,其难以长期凭行政化手段来决策和执行,而需要通过充分市场化来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长期以来的普遍问题,而中国的民营企业融资缺口与其存在明显的关联性。中小企业融资是困扰全球的长期难题,早在上世纪30年代,麦克米兰爵士牵头的委员会在调查英国金融和工商业过程中,就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所谓的“麦克米兰缺口”,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非完全源于可靠担保品的缺乏,事实上因为资本有效供给低于其有效需求。此后的一系列研究,比如Bolton报告(1971)、Wilson委员会报告(1979)、Aston商学院报告(1991)等也表明类似问题并非孤例。

民企融资——“难”在结构性错配

在中国,这一错配的结构性特征或更为突出。尽管难以找到直接的数据揭示中国企业规模、所有制、融资缺口之间的精确对应关系,但间接的关联可以表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有不小的交集。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估计,中国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缺口高达1.9万亿美元,分别占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潜在融资需求的42%和76%。如果仅从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看,对于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除国有与集体之外的企业占比均值在五成以上。结合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融资领域的相对弱势,不难推断该缺口主要体现为民营企业的融资难。事实上,基于信贷数据的判断仍低估了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比如,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62.9%的小微企业仅有民间借款,另外14.1%的小微企业既有民间贷款又有银行贷款。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