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重视社会融资结构不均衡问题 民企融资仍然相对困难

2019-01-31 09:34:5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2018年末社融存量突破200万亿元大关,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一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融资方式、资金效率、投向等方面,对社会融资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服务实体是金融业的天职,也是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创新持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明显提升,惠及越来越多的融资主体。2018年末社融存量突破200万亿元大关,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一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笔者认为,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融资方式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目前,贷款仍是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方式。2018年,因非标融资收缩,新增人民币信贷占新增社融的比例高达81.4%。相比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以债券、股票为主的直接融资,具有资金成本相对低廉、资金使用更为高效等优点,发展直接融资也是政策长期鼓励的发展方向。客观来说,这一进程仍然偏慢。

二是民企融资仍然相对困难。由于缺少担保品、财务制度不健全、单个企业融资规模小使得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的平均成本更高等原因,金融机构在给民企提供资金时,要比给国企和城投公司更为谨慎。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有关部门也为此出台了诸多政策,尤其是2018年下半年以来政策颇为密集。考虑到民企融资难是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并非一日之功就能解决,加之政策时滞性,化解民企融资难的问题尚需时日。

三是不同主体融资成本明显分化。根据2018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12.6%的企业可以享受贷款基准利率下浮,预计以央企和大型国企为主。融资成本分化在信用债发行上体现得更为明显,2018年民营企业算术平均信用利差上升了1.27%,而同期地方国企和央企信用利差上升幅度只有0.36%和0.21%,民企融资仍处于量、价两难的境地。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