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十城市地铁二维码互通
在东京大湾区,早晨乘JR去东京中央区上班,晚上回到位于千叶或者横滨的家,已经成为该区人常见的生活轨迹。铁路和地铁的无缝接驳也是东京大湾区一体化的关键因素。
在长三角城市群,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与相邻城市已形成了空间形态的城市密集地区。《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2017~2035》中,将上海周边苏州、无锡 、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城市作为同城化都市圈。专家认为,若对标东京湾区,长三角城市群还有很大潜力。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陆铭对记者表示,轨交一体化对上海都市圈的形成意义非凡,在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半径50~60公里的地方,例如太仓、昆山、嘉兴、吴江等城市,目前轨道交通和城际铁路的密度和东京湾这种城市群还有差距。
“若未来能将高铁和城市地铁无缝连接,以后就会有更多上海周边城市居民乘轨交来上海市中心上班,一小时跨越省市通勤也会成为常态。上海居民也可以去苏浙生活居住。”他说。
在跨省地铁方面,上海已早有尝试。2013年年末开通运营的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上海安亭站—江苏昆山花桥站)就是国内首条跨省(市)地铁线路。
钮心毅的研究表示,将上海的嘉定、松江城、青浦、南桥、南汇5个新城,以及花桥、嘉善、苏州工业园区、太仓等长三角周边城市进入上海中心城区通勤的人数作比较后得出:嘉定与上海市中心联系最紧密,而上海市域外的花桥已经超越了市内的部分郊区,位列第三,高于奉贤、南汇、青浦。上海所在的巨型城市区域已经不是简单的圈层结构。
此外,去年长三角区域围绕地铁互联互通也展开了多项工作。作为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具体行动,去年12月沪杭甬三地实现二维码乘车互联互通,在解决了跨省市乘车购票不统一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上海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上海在长三角的功能定位将不再是以往那种“中心”、“领导”角色,其出路更在于利用全世界人流、资金流、商流、物流集聚的比较优势,发展平台经济,打造超级枢纽。 种种迹象显示,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
原标题:看长三角铁路“智慧春运”新变化 过了2月10日,为期40天的春运时间过半。在长三角区域,今年的铁路春运众多新服务和“炫科技”为路上的人们带来新体验。 目前,长三角铁路客流保持高位运行
抓住城市群,就抓住了中国经济的重心。 3月18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北京发布《中国城市群一体化报告》。报告发现,所有城市群占全国经济份额的比重都得到提升,反映出经济活动向城市群集中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