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今年以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成为监管层的关注焦点。然而,中国并非特例。放眼全球,“雨天收伞”是几年前尚未复苏的欧元区、美国、日本等国银行的“通病”。
近期,中国监管层也不断推出新政策以支持民营经济。10月22日,央行连续发布两条消息,均与再贷款政策相关。一是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二是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后者则是央行首度提出。这究竟对于改善民企生存状况会起到何种作用?再贷款、再贴现会否导致“大水漫灌”?所谓的市场化操作要如何推进?欧美等国的经历能提供何种借鉴?
针对上述问题,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原调统司司长盛松成。他表示,此次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并非意在“大水漫灌”,更不是QE(量化宽松),而是弥补表外融资下降导致的社会融资缺口,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今年1-9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对社融的贡献率均为负,三项合起来将社融增速拉低了1.7个百分点。
盛松成也强调,市场化机制仍然是央行落实上述政策的大原则,央行不会为民企兜底,而是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增信措施,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对民企信用债的投资意愿,尤其是那些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有市场、有前景的民企
不容忽视的一点在于,“雨天收伞”是全球各国银行共有的顺周期特性,盛松成表示这并非中国独有,美国、欧元区、日本都出现过类似问题。“全球经验都显示,货币政策可以防风险,但单靠货币政策不能完全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还需要创造其他经济条件。”
再贷款有助弥补实体资金缺口
人民银行j近日公告称,为改善小微企业和民企融资环境,人民银行今年6月增加了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现决定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发挥其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功能,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