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需要说明的是,酒精复合酶成为制约我国燃料乙醇行业扩大规模的短板,因为国内酒精复合酶的产量较小、成本较高。
另外,在国家层面,生物燃料乙醇规划有总量控制。到2020年,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2016年,年消费量才260万吨。这也就意味着,在这四年中,将会有700多万吨的增量。如果全部用玉米来转化需要2100万吨玉米,巨量的库存也足以支撑其消耗。
张嫣认为,发展燃料乙醇产业与粮食安全并不矛盾。一方面,燃料乙醇主要消耗的是陈粮,而非新粮;另一方面,从技术上看,目前中国非粮乙醇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从长期来看,纤维素乙醇才是战略目标,玉米乙醇只是权宜之计。
产业潜力巨大
我国要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还需要通盘考虑诸多要素,配套细化的改革措施。
艾格农业资深分析师马文峰称,发展燃料乙醇必须综合考虑国内农业生产能力、国内国际的粮食供求状况与石油的供求、国内及全球宏观经济走势。燃料乙醇的发展要稳步推进综合考虑,确保总体经济的平稳运行,让粮价、物价涨幅保持在经济可以承受范围之内。
以E10掺混比例估算,2020年我国汽油消费量1.3亿吨,燃料乙醇产量将增加至1300万吨,每年消耗玉米3900万吨。若将掺混比例提高至15%~30%,燃料乙醇消费量可提升至1950万~3900万吨。
2017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约4790万吨,乙醇汽油约占全美汽油消费的5%,掺兑比例为10%;巴西所有汽油均掺兑20%及以上的乙醇,巴西乙醇产量约22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燃料乙醇产量虽位列第三,但仅有约300万吨,掺兑比例仅2%左右,可谓潜力巨大。
尽管当期燃料乙醇主要消耗的是陈粮,我国每年产生的超期超标等粮食可支撑一定规模的生物燃料乙醇生产。但长远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国内玉米生产潜能,支撑生物燃料乙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环节,可通过政策、管理、技术,比如推广转基因作物,提高生产效率。其实,当前我国专项培育的抗虫转基因玉米等已经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市场需求迫切。而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也势必会引进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