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另一方面,如果生物燃料乙醇需求量大需要依赖进口,那么国际市场玉米和木薯年贸易量达1.7亿吨,5%即可转化生物燃料乙醇近300万吨。考虑到中国每年设定了玉米进口配额720万吨,目的是保护国内农民利益。即便是突破配额进口玉米,但也间接减少了原油进口,有利于减少中美贸易逆差,改善两国关系。
不过,短期来看,发展燃料乙醇,不会对我国玉米进出口有太多冲击,也不会突破玉米进口配额。伴随纤维素乙醇技术的成熟,国内每年可利用的秸秆和林业废弃物超过4亿吨,30%即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2000万吨。
乔映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纤维素燃料乙醇是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研发的重点。在其起步阶段,长期稳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将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他提到,美国是世界上燃料乙醇的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即使在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后,燃料乙醇消费量依然保持了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一整套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其保驾护航。2016年,美国农业部的生物燃料基础设施补贴政策包括1亿美元补贴款、1∶1配套投资、2亿美元基础设施投入、新增5000台乙醇加油泵和1400座加油站等。
乔映宾建议,建立产业发展激励机制,调动引导各方积极性,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财税扶持上,应制定清晰明确、长期稳定的价格、税收、财政、投资等扶持政策,对非粮燃料乙醇给予税收优惠,尽快出台纤维素燃料乙醇定额补贴标准和政策。
再比如,在汽车工业方面,巴西50%以上的汽车使用酒精燃料,而该国生产的新一代汽车可以完全使用乙醇为燃料。美国2001年以后生产的汽车几乎都能使用乙醇汽油,我国汽车生产商需要改进发动机设计,跟上能源改变的脚步,扫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