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3.5%左右,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达2.9%以上,二者之差已经从年初的约1.4个百分点收窄到约0.6个百分点,中美利差收窄可能使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承压。
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宏观管理审慎、政策工具丰富、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很小,而在合理均衡水平区间双向波动的可能性则较大。
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趋势不变
尽管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弹性逐步增强,但与其他SDR篮子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依然较小,只相当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波幅的1/3左右。2018年上半年,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对美元下跌2.7%,新兴市场货币指数EMCI下跌7.3%,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小幅下跌了1.2%,CFETS则小幅上涨0.7%。
汇率的波动是市场化的主要特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可兑换的推进,必然要求增强人民币的汇率弹性。只有经过长期的双向波动,才能使市场接受人民币能涨能跌、能上能下的理念。
未来改革需要紧紧围绕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展开,条件成熟时可以适度扩大汇率波幅。从本轮人民币汇率波动来看,相对于美元指数变化,人民币贬值幅度要大得多,说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相关性明显减弱。从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大局出发,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平稳、国际收支平衡、财政金融状况良好和国际储备充足,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篮子货币和收盘价的结构不宜轻易调整。从汇率市场化的长期趋势来看,收盘价比重可以逐步提高,篮子货币比重可以逐步降低。逆周期因子的功能可随市场变化而趋于淡化。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随着全球经济重心日益变化,“望美元而动”并不具有永续的必然性。 汇改以来,人民币初步实现了与美元的脱钩,2017年至今两者名义有效汇率的相关性已降至5.7%
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目标在于缓解交易上的羊群效应和逆周期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需要保持在一定的关键点位之上,从目前来看,7很大概率就是这一关键关口。
8月2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86关口,日内跌超350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也跌破6.84关口,较前日夜盘收盘跌200点。 “6.7”,“6.8”关口先后失守,过去数月人民币发生阶段性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