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当前人民币汇率运行在6~7的区间,具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撑。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较为平稳,季度波动通常不超过0.1%,年度增速运行在6.7%~6.9%区间。就业状况良好。2018年4~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低于5%。2017年后,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态势。2018年以来经常项下顺差明显减少,但资本项下的状况总体上较为平稳,国际收支依然呈现顺差格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长期资本流动呈现净流入的态势。民间对境外直接投资增速大幅放缓,2017年较2016年下降超过三分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在进一步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保持了较快增长,2018年1~6月累计同比增长4.1%。自201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继续运行在合理均衡水平,其状态与当年的欧洲货币汇率机制所谓的“管中的蛇”有些相似(见图1)。
鉴于人民币汇率获得了基本面的支撑,加上当局采取了审慎的管理,2018年以来人民币的贬值程度仍处在可控范围,对美元贬值了不到6%,明显小于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在新兴市场国家中,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和南非兰特均贬值了14%以上。
美元指数仍在上行周期中运行
如果说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在很大程度上受合理均衡汇率水平区间的制约,那么美元汇率的变动则是人民币汇率在区间内波动方向和幅度的决定因素。
2015年四季度后,美联储启动加息,逐步收缩量化宽松规模;而美元在预期因素影响下,先于加息走强;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发展中国家货币承受了较大的贬值压力。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对美元走强表达了不满,加上2017年欧盟经济表现好于美国,美元遂走弱。然而特朗普的减税和基建等新经济政策,促进美国经济2018年回升力度加大,而欧日经济增速较慢,美元又获得进一步走强的动力。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随着全球经济重心日益变化,“望美元而动”并不具有永续的必然性。 汇改以来,人民币初步实现了与美元的脱钩,2017年至今两者名义有效汇率的相关性已降至5.7%
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目标在于缓解交易上的羊群效应和逆周期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需要保持在一定的关键点位之上,从目前来看,7很大概率就是这一关键关口。
8月2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86关口,日内跌超350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也跌破6.84关口,较前日夜盘收盘跌200点。 “6.7”,“6.8”关口先后失守,过去数月人民币发生阶段性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