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通”,则指推动改革试点分级诊疗,解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业务能力不足问题。
五医院于2012年12月在二桥街、琴断口街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试点,下沉普通门诊,试点分级医疗。首批将医院内科、外科及中医康复科共65名中级职称和高年资住院医师下沉到社区中心坐诊。2015年5月,口腔科、妇产科、儿科门诊先后分别下沉到琴断口街、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意味着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用一级医院的花费,享受三级医院的服务。
张斌解释说,在五医院“医联体”内,门诊病人在医院看病可以带药回社区打针,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缴纳注射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做的检查,病人可以拿着社区医生开具的检查单到市五医院检查,“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住院病人下转医院安排免费接送,实行“病房到病房”的无缝对接,下转病人有医院主管医生到社区巡诊,上转病人有社区医生到医院探视,解除转诊病人的后顾之忧。直管以来,五医院医联体内合计上转病人7625人次,下转病人2749人次。
“营通”,是指推动医联体内资源共享“一体化”运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医院作为区域性检查和诊疗中心,在检查、检验设备配置上,医院配置较高端的检测设备和医疗器械,社区医疗机构配置看普通疾病所需的基本设备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基础检查以外的特殊检查和大型设备项目集中送往五医院,患者按照“一级医院”的标准缴纳检查费,五医院仅收取检测试剂费用,中间的差价返还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患者。
安徽天长市人民医院属于紧密型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天长市人民医院院长许长松介绍,就县域而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病人无序就诊、医保基金保障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依然突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天长市是安徽省首批医共体试点县之一。2015年底,遵循自愿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天长市人民医院与21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服务、利益、责任、管理的医疗服务共同体。通过上联三甲,下带乡村,盘活资源,分级诊疗,努力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天长医共体内实行了人、财、物、信息统一管理,上下转诊、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2.24%。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2016年基层卫生院同比就诊人次增加11%,医疗收入增加10.29%。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县域外就诊农合基金占比下降5.5%,2016年医共体内基金结余1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