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之变
“改变过去最难。因为过去很难被改变。”张亚东并不掩饰自己这半年来的感受,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绿城,在当下环境中是很难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其他方面进行提高。”
曾经粗放式的管理已经暴露了绿城的弊端,张亚东要改变这种旧疾。在绿城的发展历史上,组织架构的优化时常出现。张亚东管理的当下,也并不例外。
去年6月4日敲定的架构变革,提前到了今年1月开始推行。“高管团队们认为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调整,不能把问题矛盾放大。”
原先“11+5”的组织架构,已经被优化为“8+3”,8代表8家重资产公司,包括小镇集团、浙江公司、北方公司(雄安公司)、华东公司(海外公司)、山东公司、西南公司、华南公司、亚运村项目;3为3家家轻资产公司,分管理集团、生活集团和建筑科技集团。
数量的减少,并不是裁员。张亚东解释称,比如原先“11+5”架构里的华东公司和海外公司,在“8+3”架构里是将海外公司放在华东公司进行合署办公,人员互相打通,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海外公司可以用华东公司的员工,华东公司也可以用海外公司的员工。”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张亚东要在绿城推动的变革远非如此,架构的调整里还包含总部权力的下放。浙江公司和北方公司被定为A类公司,获得了总部享有的权限,除了财务线和产品线之外。C类公司以华南公司为代表,新成立不久需要总部的强管控。剩余的为B类公司,适度的进行放权。
在集团层面,公司新设了小镇事业部、金融事业部、特色房地产事业部(以TOD开发模式为主的原杨柳郡集团)和商管事业部。
“区域做大做强,各区域可以做小镇、金融、Tod等业务。”张亚东期待,未来将有一个又一个小绿城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