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对话张亚东:绿城内部要打破藩篱(3)

2019-03-26 09:30:3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利润?”他这样回复了下属。

事实上,在对绿城做了SWOT分析后,他发现绿城远不止利润瓶颈这么简单。

投资体系端的滞后,使得绿城销售业绩发生翘尾。“2019年一季度绿城最痛苦,因为没有货卖。”张亚东毫不隐瞒,绿城今年的销售计划不得不做了三七分解,上半年完成30%,下半年完成70%。

他对绿城的发展投资中心下达了军令:年初就要知道每一个城市会推出多少招拍挂的地块,哪些是合适绿城的,都要提前做好尽职调查。

“最痛苦的就是投资这条线了。”张亚东表示,这是绿城一切长远发展、做到行稳致远的根本之一。

他本来期望绿城可以做到“5912”,即5个月拿地,9个月开盘,12个月现金流回正,但实际交出的结果却是“61220”(6个月拿地,12个月开盘,20个月现金流回正)。项目运转周期缓慢、效率低,摆在面前。

“必须要前置。”张亚东要求,“产品在投资时候必须进行产品定位,达到要求就要进入生产周期。”

他为绿城设计强化了一套大运营体制,“这是我们日常管控的神经系统,要对各个条线进行管控,保持公司的高效运转,这很重要。一旦在某个节点没有完成,这套风控体制就会马上发出报警。”

“这是原来的绿城所没有的。”张亚东举例,“比如设定了在9个月开盘却没有做到,警示的信号就会发出。”

营销体系的不打通也曾困扰张亚东。他发现,每个区域的销售只管自己区域的项目,区域内没有房子可卖的时候就闲着。这也使得绿城去年的人均效能数字并不好看。以人均7300平方米的开发面积,绿城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在三年规划里,他希望绿城的人均效能呈现从8300平方米、9500平方米到10000平方米的上升。

“现在我们进行项目群营销。”张亚东介绍,“比如以后你在沁园售楼处,还可以买翡翠城、买西溪雲庐的房子。”绿城中国副总裁杜平就在牵头做这样一套系统,把绿城全国400多个项目进行数据联网,让销售情况一目了然,与此同时,节约了近20%的成本开支。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