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谁差点“杀死了”ofo?(7)

2018-11-19 09:38:19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记者在访客区看到,零星几个员工进出,抬头可望见二层的部门空间,ofo员工刘新说,这里曾是ofo的海外部门和北京分公司的办公地,工位富余很多,如今全员搬过来,会紧凑一些。

记者根据线索又找到与互联网金融中心相隔一条马路的丹棱SOHO3层,保安反映这里是刚被ofo租下来的办公区。为此记者向ofo官方求证,回应是“不了解情况”。

上述ofo前成员、接近戴威人士对记者表示,从租金贵的办公楼迁到租金相对便宜的地方,办公空间也大大缩减,这跟ofo一直以来的激进扩张策略背道而驰,资金紧缺是主要原因之一。

14日内部会议,从一些员工透露的相关会议内容来看,戴威现身除了对ofo的现状进行解释,还有致歉和反思。“当时确实没钱了,不想管了。”现实给戴威泼了一盆冷水,自己辛苦创立的公司会否像小蓝单车那样,落得个令人唏嘘的下场?“现在ofo员工们又找到了创业之初的那种干劲。”自2016年加入ofo的员工刘新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说道,“外界看现在的ofo,大部分认为是‘危’,实际上在我们看来则充满了‘机’。”

然而,就在戴威现身后的第二天午间,一篇“ofo被多法院列入被执行人,涉及金额5360万元”的报道便被发出,这又如当头一棒敲打在刚被鼓舞了士气的ofo头上。

此前,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于信、杨品杰三人面对镜头谈及他们眼中的戴威时,曾异口同声地提及戴威的口头禅——“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今,面对ofo退押周期再拖延被诟病,戴威解释,“退押金没有问题,只是有困难。”就“大型券商中介机构入场做ofo破产重组”的传闻,戴威予以否认,“由于供应商债转股,目前资金情况正在好转,但依然困难。”

此时的ofo真的到了“至暗时刻”,在ofo生死攸关之际,戴威早已把口头禅抛之脑后,此时的他屡屡提及“困难”二字,反倒对解决的办法茫然未知。“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一个是真正影响世界的,但我认为ofo有这个机会。”戴威曾经信心十足,可如今看来,理想目标实在太遥远了,当下最要紧的是让ofo活下去。

(受访者刘新为化名)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