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中国将全面推广乙醇汽油 17年前已开始探索推广

2017-09-22 18:23:25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中粮集团总工程师岳国君说:“我国‘过剩’粮食、‘问题粮食’以及未来的农林废弃物等,已为发展燃料乙醇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另外,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经过十多年发展,以玉米、木薯等为原料的1代和1.5代生产技术工艺比较成熟,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2代生物燃料技术已具备产业化条件。

第1代和第1.5代燃料乙醇技术,都是以糖质和淀粉质作物为原料,区别在于第1代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第1.5代则是非粮原料,如木薯、甘蔗、甜高粱等。

第二代技术是以木质纤维素质为原料,如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废料、甘蔗渣及城市垃圾中所含的废弃生物质等。

张永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第二代技术与第一代技术截然不同。第二代技术首先要进行预处理,即脱去木质素,增加原料的疏松性以增加各种酶与纤维素的接触,提高酶效率。目前,中国的一代技术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美国相当,已经可以做到规模化生产,河南、吉林、辽宁等地均有年产达到30万吨的燃料乙醇项目。

他认为,对一代燃料乙醇而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而是运输半径。目前,中国的大多数燃料乙醇生产厂都集中在东北三省,未来要全面推开,就应该进行区域性的布局,比如在华东、华南等地区设厂。而对二代燃料乙醇而言,中国至今尚未突破的难点,是天然木质纤维中的五碳糖转化技术。

张永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酒精发酵转化需要专门的酒精酶,能分解五碳糖的酶技术目前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中国一直没有掌握这个技术。“但五碳糖转化又是二代技术必须要攻克的难关。”

《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纤维素燃料乙醇5万吨级装置实现示范运行,力争在2025年实现纤维素乙醇规模化生产。

中粮集团生物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李北介绍,中粮集团从2006 年开始研发纤维素燃料乙醇工艺,采取的是与国外接轨的五碳糖、六碳糖同步转化为乙醇的先进工艺。该技术可将农作物秸秆中的五碳糖、六碳糖全部发酵转化,乙醇原料单耗相比已有技术降低了近40%。

但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要想在2025年实现纤维素乙醇的规模化生产,还需要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成本。张永光说,中国现有的转化五碳糖的技术,即使可以使二代纤维素生产乙醇的成本大幅降低,其价格无法和传统的汽油相比。

截至目前,中国生物燃料乙醇年消费量近260万吨,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全国已有11个省区试点推广乙醇汽油,其消费量已占同期全国汽油消费总量的1/5。

《实施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乙醇汽油全覆盖。张永光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目前在技术、投资、原料和市场方面困难不大,但关键在于如何加强监管,即在各个环节都严格依规行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建议,应改变目前多头监管的现状,把对乙醇汽油生产、零售、批发等不同环节的监管权,统一收归当地政府的能源管理部门。

首页上一页...2345 5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