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四十年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九条经济学智慧(5)

2018-12-04 09:22:09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规划制定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信息收集和利益博弈的功能。同时,规划制定与指标管理是联系在一起的。各类规划中设定的目标一方面会被当作相关政府部门及官员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也会成为地方政府间横向竞争的参考基准。国家层面的指标目标确定之后,会纵向传递到各个省、市、县、乡镇,层层分解,有时甚至层层加码,出现下一级的规划目标渐次高于上一级规划目标的情况。

(五)试点先行+经验推广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多数重大事项上,都采取了“试点先行+典型经验推广”的分步骤模式进行——首先通过小范围试点的方式探索经验、汲取教训,成功之后进而在更大范围内乃至全国推广复制。

“试点先行+典型经验推广”的经济学智慧有:

一是通过实践,减少无谓争议,减小改革阻力。典型的例子是,邓小平1992年时就曾就开办股票交易所一事强调:“不争论,一争论,就把时间都争掉了”。

二是小范围局部试点,可以降低“干中学”的试错成本。改革的过程往往是“干中学”的过程,干中学一旦出错,就难免要付出成本。如果直接将办公室设计出来的方案直接付诸全国,一旦方案不合理,不仅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可能导致某项改革被反对派彻底否定、无限期拖延。而一开始如果只在局部试点,即便失败了,损失也不大,还可以吸取教训、改善补救,或者另寻他途;如果成功了,则能够树立榜样、迅速将典型经验大面积推广复制。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基层探索也很重要。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各方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存在不足,这时基层试点的重要性就更为凸显。从小岗村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推广,到早期的经济特区以及后来的上海自贸区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从早期的乡镇企业改制,到近年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到财税体制改革、住房改革、社保体制改革等等,莫不是从试点开始。甚至形成了“有改革,必试点”;“千百次争论比不上一个试点”等观念。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