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徐工挖机在成立第一年的能力与竞争对手相差甚远,基本从零起步。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从头来过的徐工挖机在短短几年时间便全面缩短了与先头部队的距离。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统计数据,2017年徐工在国内挖掘机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0.1%,仅次于三一、卡特彼勒。2018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徐工挖掘机累计销量1.87万台,同比增长80%,进一步缩小与前两位的差距;生产效率方面,徐工挖机的日产量已达到100多台,同时今年还将再建一条年产量一万多台的小吨位挖掘机产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徐工在大吨位及超大吨位挖掘机领域后发先至,自2014年起便不断与国内同行拉开差距。2012年,徐工便已经批量出口70吨级以上挖掘机。2014年,第一台400吨矿用挖掘机下线。2018年,700吨的“神州第一挖”正式下线。今天,徐工冲进世界大型成套矿业机械豪华俱乐部,改变了德美日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全球产业竞争格局。
从0到1.87万,徐工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飞速超越?国家在基础设施的大笔投入给工程机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要解释徐工在高端挖掘机领域的一枝独秀,徐工矿机的一位副总的表述可谓一语中的。“大吨位挖掘机技术精度很高,投入大,回报周期太长,许多企业因此不愿意做,也做不了。”相较之下,徐工挖机在2009年便对大吨位产生抱负,在矿用挖掘机领域大规模投入,“外界理解不了为什么徐工的大吨位产品一下子都出来了,其实没有长期的坚守,根本不能想象。”
坚持科研高投入 无惧行业寒冬期
王民告诉澎湃新闻,徐工集团在科研领域的投入长期在总收入占比的5%左右,“这在行业内是最高的。”事实上,徐工坚持研发、坚持创新的种子早在2001年便已埋下。当时为彻底扭转老国企的困难局面,王民提出必须坚持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吨位的“三高一大”产品战略,并将其列为“董事长一号工程”。除了战略定位之外,王民要求徐工的每个产业板块都要有一个“对标全球主要对手的赶超计划”。例如,要求起重机械“G计划”力拼三年,在产品技术、质量、海外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上全面赶超德国企业。
今日凌晨零点,2018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落下帷幕,在其位于上海世博中心的媒体中心大屏上,数字最终定格在2135亿元,比去年多了453亿;京东11.11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超159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