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上海:下一阶段创新创业政策将更关注草根创新

2017-09-24 19:33:0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核心支点。同时,全球科创中心的形成是政策选择的过程,要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走在前列,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政策优势。

9月24日,在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为主题的2017浦江创新论坛的政策论坛上,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的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对全球科创中心的政策选择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上海政策重心将关注草根创业

”在创新创业的政策需求方面,上海下一阶段重心将关注草根创新。“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支撑上海发展的资本基本上是“三三三”,即三分之一是国资,三分之一是外资,三分之一是民资。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在民营经济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还有差距。

朱启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首先,上海将会成立相关的母基金,比如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下一步可能会成立50~200亿元的资金,来支持各类的创业和创新。其次,上海将会在发展空间方面建立一系列的众创空间,让更多有志于在上海创新创业的年轻人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进入。第三,在税收政策方面,上海将更加倾斜于这些创新创业者。

9月23日,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科创基金”)成立,其目标管理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首期募资规模为65.2亿元人民币。在具体投向上,上海科创基金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环保新能源等行业,聚焦处于初创期及成长期的子基金或科创企业。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张炳清在论坛上介绍,近年来,对于初创企业,中国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创投投资,并鼓励其投资于初创企业的科技型企业。

目前,中国创业投资机构总数已经达到了2000多家,较2015年增长了15%。管理资本总量近8300多亿元,较2015年增长24%。创投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规模目前看仅次于美国。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创投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高新企业数目近8500家,占比44%,累计投资高新技术企业金额1567亿元,占总投资金额的41.6%。

同时,中国政府不断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体系,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和活力。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全国支持科技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达到1243亿元,同比增长25.2%。

张炳清也谈到政府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比如,对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国政府给予比一般企业更大的研发加计扣除力度。今年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进一步激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中有9942家小型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同比增长24.6%,增幅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对于成熟期企业,政府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当中重点考察企业的研发投入、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15%的所得税率,比普通企业税率低40%。到2016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0.4万家,减免企业所得税超过1400亿元。

政策的国际视野与借鉴

“首先定位要明确合理,功能要清晰,要分阶段完成目标,不能好高骛远。”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表示,科技之城怎么定位,产业引领怎么分阶段,每个阶段做什么;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哪个位置,是高端还是中端,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另外,创新创业具有国际竞争性,需要再国际环境中观察自己处于什么位置,思考怎样创造更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

胡志坚也表示,要成为科创中心,目前各地的科技基础设施还是相对薄弱的。”这和经济发展阶段有关系,我们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而目前恰逢经济萎缩期,企业的市场在萎缩,还要拿出钱建研发设施,培养人才队伍,也是一个重大挑战。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大重大科技技术群的设施建设,也要支持企业,特别是搭建一些公共产品,为中小企业服务,免得每一个企业都建重复设施。“

胡志坚提出,要营造国际化的生态环境,欢迎全世界的人到科学创新中心来从事科研创新的事业。”如果是小循环,近亲繁殖,本地人折腾,价值很难有竞争力。“

美国《硅谷指数》年报创始人、执行总裁Russell Hancock谈及了对硅谷发展非常有力的监管政策,”比如说法制、专利、著作权、版权,还有争端解决的体制和机构,如果这方面没有政府的监管与保护,硅谷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成功。“

”在美国有与牛津、剑桥的合作圈,如果在一个地方没有做好,就换到另外一个研究组织从事进一步的研究,这种宽松的环境使个体研究者在创新活动当中,在遭遇一次性挫折之后不会导致致命性打击。同时,这些个体研究者不需要换居住地,也不需要家属迁移。“英国上议院议员、前大学及科学国务大臣David Lindsay Willetts表示,很多地方很多人会出于家庭成员的考虑去规避风险,从而不愿意换工作或者做新的尝试,否则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在英国他们希望鼓励这样的低风险环境。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胥会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