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财经频道 > 经济要闻 > 正文

纠结千年的“融资难”与“融资贵”:关键点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5)

纠结千年的“融资难”与“融资贵”:关键点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5)
2019-08-26 09:17:50 第一财经

原先储蓄银行与合作银行的经营目标旨在增加成员或社区福祉,不遵循营利最大化目标,银行利润须部分用于公益事业。但因而缺乏利润压力,日久导致银行制度僵化、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一些合作金融和储蓄银行曾遭受过批评,认为它们严重落伍,半官半商的体制,不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质疑在全球化社会和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利用亲缘、地缘和业缘解决信息不对称有无现实意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储蓄银行和合作银行被迫转型,日渐向商业化和大型化改变,日渐偏移其初衷与目标。有人认为,这种改变是与时俱进,否则银行无法生存,认为原先的普惠模式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求,不能持久,最多只能坚持一代人。曾经蓬勃发展的金融普惠何去何从,趑趄于新的十字路口。

纠结千年的“融资难”与“融资贵”:关键点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

普惠金融重新整装出发

从古老的典当业到帮困互助的金融互助合作,从宗教慈善组织到现代商业银行,金融普惠的发展历经沧桑、起伏跌宕。尽管金融发展初衷是围绕实体经济服务,也为扩大金融覆盖面和降低成本而持续努力。然而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金融在逐步异化,摒弃了以人为中心宗旨,慢慢见物(财富)不见人了。许多贫困、低收入人群及小型企业无法通过正规途径获得金融服务,被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过:“1%群体的人们摄取了社会财富,留给99%群体的人们只有焦虑和不安”。逐利成为西方金融业的唯一追求。

在世界跨过了20世纪,特别是经历了惨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后,人们开始反思唯利是图的华尔街金融模式的弊病,愤怒于金融资本主义的贪婪,反对少数人群占有金融财富导致的社会不公平,加剧经济失衡风险。在发展中国家,人们要求金融发挥扶持实体经济,支持共同富裕的作用,呼吁关注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反对新形态的高利贷卷土重来。2005年联合国在“国际小额信贷年”之际正式提出了普惠金融观念,其定义为: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以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可以负担得起的成本,及时和充分地提供信贷,确保他们获得金融服务的过程。普惠金融一经提出,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因为它切中了当今世界的痛点。

纠结千年的“融资难”与“融资贵”:关键点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

社会呼吁金融包容性增长、在公平与效率、普惠金融与商业可持续之间平衡发展。人们重新思考金融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开始认识到金融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唯一的效益最大化。金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是指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类幸福赋能,为实体经济服务。让更广泛的人群,以可负担得起的成本享受到质量最优、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务,并能实质控制风险,这是普惠金融、金融包容性发展的内核。

普惠金融仍行走在探索与争论的过程中。争议的焦点涉及普惠金融与商业可持续的平衡发展,及金融“普”与“惠”平衡发展的实践难题。普惠金融具有双重属性,它是金融不是慈善或救济,但又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因此既要贯彻商业化、市场化经营,遵循契约原则,有借有还、还本付息。又要以可负担的成本,尽可能广的范围和高的效率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融资服务,以帮助贫困人群解决发展权问题。

通过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自立自强。利率应尽可能低,但又能覆盖成本和风险,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合理利率亦有利于融资供给量的扩大,而效率提升,金融竞争和服务充分性会促使边际利率趋降。金融机构还应从培育客户、综合回报、品牌效应等方面来平衡收益。要完善金融生态体系,实现大中小银行共生并存,共同在减少贫困,降低金融排斥和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新金融机构在法律允可下的较高利率的融资方式,是对正规金融机构的适当补充,应持宽容的态度。但须严格定义银行利息(费用)内容,防止变相高利贷。要对“反高利贷”立法并严格执法。打击低借高贷的金融套利行为。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关键点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在叹息缺乏有效信贷需求同时,又望洋兴叹于庞大的小微信贷市场。是因为传统的银行融资方式和技术,既无法满足面广量大、需求急迫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亦无法有效控制利率成本与信贷风险。事实上,信贷市场半径取决于风险控制半径,风险控制半径又取决于信息数据半径。

解决普惠金融的需求,只能从金融科技寻找解决方案。通过金融场景构建,使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可视与可控、透明与可靠。从而使风险控制从单客户、单品种、局部化、碎片化的管理方式,向业务关联、上下游联动、跨账户交易的大数据风控方式转变。通过数据模型准确判断客户状况,有效实现信贷决策和风险定价。

纠结千年的“融资难”与“融资贵”:关键点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

金融科技运用能大幅改善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的服务供给,适应其小额高频、期短急迫的全线上、标准化的融资。政府在行政和公共事务中,通过税务海关、工商行政、公用事业、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的场景,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源却闲置浪费。若能建立社会公共信用数据库,在一定规范下开放利用,加之各金融机构自有的数据应用,能有效提升全社会信用数据水平。相信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会迎来又一个春天。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