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香港经济困境:供应不足叠加转型之痛(5)

香港经济困境:供应不足叠加转型之痛(5)
2019-07-30 17:10:33 第一财经

转型经济之痛

其实除了人力和土地这两大要素供应不足,香港过去几年来,一直在转型之中,试图与大中华市场更好地形成战略互补,由于这个过程需要与外界融和并协调发展,因此过程会比较漫长,这期间也会导致香港经济阵痛。

不少内地读者对香港经济的印象还停留在亚洲四小龙时期。这实际上已经与香港的现状严重脱节。当年“四小龙”的成功是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大量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利用本地廉价而良好的劳动力优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策略而成功的。

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之后,香港/台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内地/大陆转移,香港作为一个发达经济体,已经向资本密集型经济转身,而原有的贸易优势,也正逐步让位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出口锐增,制造业需求进一步扩大,那些在内地建厂的香港商人,通过把产业向中国内地转移,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这波红利。

香港商人的这种精明转移,留给本地市场的是两个结果:一方面,资本和财富积累增加;另一方面,使本地制造业劳动力需求减少,促进专业服务需求的发展。

在关家明的印象中,自2010年左右,香港已经开始摆脱贸易驱动,向专业化的全球服务供应商角色转变,内需已成为驱动其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支持力。这是比当年四小龙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

到今天,只要香港的内需不出现重大挫折,而服务贸易又能迎头赶上,即便货物转口贸易受到一定冲击,香港的经济总量仍然会保持增长,不会落后太多。

从过往三年的香港经济数据,也能看到这一明显的特征。

2016~2018年,香港私人消费开支占当年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在66%以上,分别是66.25%、67.05%及68.36%。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