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北大国际经济观察︱日本半导体产业衰落,贸易摩擦不是根本原因(3)

北大国际经济观察︱日本半导体产业衰落,贸易摩擦不是根本原因(3)
2019-07-15 09:19:13 第一财经

美国政府及科学家参与的基础研究极大推进了光刻技术的进步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美国在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上的垄断优势。日本的优势是技术应用和产品创新,在没有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为依托的情况下,产品创新的优势体现不出来。尼康不敌ASML,正是这个缘故。

第二个故事的另一个不同是,研究结果并不是直接服务美国企业。美国半导体巨头和政府机构完成基础研究,荷兰公司ASML利用该技术投资生产EUV光刻机,中国台湾半导体龙头企业台积电购买EUV光刻机进行芯片生产,这种分工方式反映了半导体产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因为半导体技术突飞猛进,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成本下降快、幅度大,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兼任产品的基础研发、系统设计和生产制造。即便技术上可行,也很难做到每个环节的产出都具备价格优势。

随着产品设计与生产趋于模块化,半导体产业的设计与生产活动出现分离。如微软、英特尔、高通以及Apple公司等都是系统设计公司,ASML只是设备制造商,台积电则是芯片加工企业等。这种分离一方面要求行业内企业之间密切的水平协作,另一方面要求链条上的每一个企业通过高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全球供应维持其在细分行业的竞争力。日本大企业所擅长的成本控制是基于全生产链的一体化模式,在半导体产业的水平分工模式下无用武之地。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日本产品也就失去了质优价廉的竞争力。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取代日本半导体产品的并非半导体摩擦的发起国——美国的产品,而是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半导体产品。这表明日本产品虽有性能优势,但已不足以胜出上述两地产品的成本优势。日美贸易摩擦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冲击不是根本性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日本企业的竞争模式不适应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个产业走向衰落必定是它形成竞争力的源泉或条件消失了,只有当贸易冲突恰好破坏了产业竞争力的条件时,贸易摩擦才可能是元凶。中美贸易摩擦是否影响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会破坏中国电子产业竞争力的源泉。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