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而安徽虽然先天性金融产业发展不足,但是作为科创中心,未来将在强调资本运作的同时,还将注重政府引导的产业引导基金模式。
3. 在三产方面。
上海将重点发展教育、医疗、金融、总部经济等高附加值服务业,着力打造国际商务平台。
浙江由于集聚了如阿里等一批互联网新经济企业,未来将发挥阿里、乌镇的示范效益,偏重于“互联网新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布局。
江苏和安徽则将围绕各自的工业、农业特色发展独具特色的体验经济。
一旦江浙沪皖在产业布局上错位竞争、各就其位,无疑也将给长三角一体化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分阶段发展
当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将分阶段进行:
1. 1~3年启动阶段。
除了将着手解决体制、规划缺失的问题,还需精准定位。而且《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也意味着未来三年内,长三角依然是在摸索、筹备、定位的过程中“摸爬滚打”。
2.5年是突破阶段。
一来城际合作的“硬环境”,如交通、医疗等基础性服务对接将渐次打通;
二是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组建、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等形式将进一步拆除行政区域壁垒,从注重要素合作转向制度合作,从经济一体化提升到全面发展一体化,联动一体;
三是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将在反复摸索中取得突破,更强调地方特色和产业结构匹配。
3. 10年框架形成阶段。
在做出产业布局重点的取舍之后,三省一市的总体产业布局已经形成,此时将更加明确各个省市内部的县市功能定位,形成错位竞争。
4. 15~20年才将全面形成且见效阶段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既要吻合一般规律,也要顺应互联网经济、智能经济的时代潮流,还要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更要积极探索第三条道路。 如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先要厘清几个问题。 一、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凝聚一体化共识,才能凝聚一体化力量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长三角区域用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