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产业错位互补
具体来说,江浙沪皖将在长三角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错位互补格局。
1. 在制造业方面。
上海作为全国的人才高地、金融中心,资金充裕、集聚了一大批“宗师泰斗”。
仅张江就聚集了上海60%的世界顶尖创新人才、专家,并基本形成了集成电路、极端制造等优势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集群。
这也意味着,未来上海将越来越偏向于极端制造、超微制造、精密制造等高、精、尖制造产业。
而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大省,江苏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是集聚世界500强制造企业最多的省份。
江苏省经信委统计显示,目前有超过300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苏南,其中大部分集中于制造业。而未来要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最好的方法就是智能化、信息化,走工业4.0之路,在苏南等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再看浙江,由于民营经济发达,片区经济与块状经济较强,传统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将会很突出,再加上沿海沿湾,也有利于发展临港重工业。
还有安徽,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以来,建成科技孵化器37家,新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326家,与上海遥相呼应形成新的科创两极。
2. 在资本金融领域。
上海作为国家的金融中心,无疑更偏重于产融投一体化的综合性金融。
对于浙江而言,以阿里云、蚂蚁金服、恒生电子为代表的一批浙江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一马当先,还建立了四个金融特色小镇,点状分布的新经济金融将成为浙江金融产业的布局重点。
江苏作为工业大省,2017年的工业产值高达154899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3.3%,如今又在主攻先进制造业,这也意味着,未来江苏的资本金融将更偏重于资本化运作。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既要吻合一般规律,也要顺应互联网经济、智能经济的时代潮流,还要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更要积极探索第三条道路。 如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先要厘清几个问题。 一、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凝聚一体化共识,才能凝聚一体化力量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长三角区域用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