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长三角这“四大金刚”在传统产业上也各有谋划。
江苏有代号为“263”的行动计划,意在优化升级占工业经济总量超过1/10的化工产业。
浙江也印发了《浙江省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试图以智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安徽出台了30条新政力推产业转型升级。
上海也在加快传统产业转移、产业园区升级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放眼望去,长三角地区都在紧锣密鼓地谋大事、画蓝图,产业布局可谓是一片火热。
未来大格局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好机遇,长三角在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中都试图两手抓,既抓传统产业的版本升级,又在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谋求突围。
表面看来,目前长三角的产业分工态势还呈现出与纽约城市群类似的金字塔层级结构:上海是龙头,江浙是两翼,安徽是腹地。
但实际上,此种产业生态似乎已经出现了类似区块链去中心、扁平化、分布式的倾向。
且不说,高铁、高速、飞机、互联网等无形的配置手段正在替代特大城市有形的要素集成、配置能力,生产组织结构越来越扁平化、去中心化,就是新产业、新经济也将各大城市置于同一起跑线上。
“上海有它的强项,江浙皖也各有自己的优势。”上海的研发能力、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均在全国领先,江浙皖在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方面的竞争力在全国也首屈一指。三省一市产业布局趋于模块化,协调发展。
依此逻辑,既有国家的金融中心,还有科创中心、先进制造基地、互联网创新中心等综合实力支撑,“强强联合”的结果也预示着未来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大概率将是:由高端制造、科技创新和资本金融构成具有顶级竞争优势的铁三角。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既要吻合一般规律,也要顺应互联网经济、智能经济的时代潮流,还要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更要积极探索第三条道路。 如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先要厘清几个问题。 一、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凝聚一体化共识,才能凝聚一体化力量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长三角区域用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