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社会不均平抑价格波动
劳动力工资增长滞后于生产率增长,抑制了价格波动。我们认为,除了央行放松货币政策抑制市场波动外,宏观波动消失还有其他宏观原因。
在过去30年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一直快于工资增长,与通胀和长期债券收益率不断下降的趋势一致。这些观察都证明了我们对于通货膨胀压力消失的论证。
图表2:生产力增长超过了工资增长,造成社会不均/抑制通货膨胀
资料来源:彭博、交银国际
因为普罗大众的劳动产出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偿,因而导致消费不足;而少数富人的消费又不能弥补群众消费的损失。因此,工资增长不足而造成消费不足。同时,生产力相对快速地增长却带来供应过剩,并对消费价格构成了下行压力。
中国储蓄和投资行为的变化
对中国而言,还有其他宏观因素在起作用。
中国宏观储蓄率下降,货币供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放缓。我们注意到,2010~2011年前后,中国居民储蓄和投资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2009年之后,经常账户盈余的积累大幅放缓。这反映了宏观储蓄率的下降,以及吸引外国储蓄的能力下降。由于储蓄等于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随之放缓。一个更倾向于消费的经济结构应该就不会那么具有强烈的周期性,并应该具有更稳定的价格。与此同时,广义货币供应增长(M2)也出现下降,与外汇购占款积累的放缓相对应(图3)。
图表3:2010/11前后,中国储蓄和投资习惯发生了变化
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洪灏最新研报认为,越来越普遍的融资交易是市场波动的重要来源之一,海外杠杆资金利息成本较低,正通过陆股通进入中国市场。短期市场波动将飙升,但长期趋势重于短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