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机构热议科创板:最头疼定价估值和“T+0”(2)

2019-02-21 09:15:4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一位深圳的私募投资总监也称,因为主要是科创型企业,有些甚至没有盈利,在国内市场之前也没有出现过,定价确实比较复杂,需要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希望询价的过程能够公开透明。

根据科创板相关配套业务规则的征求意见稿,全面采用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方式,将首次公开发行询价对象限定在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七类专业机构,并允许这些机构为其管理的不同配售对象填报不超过3档的拟申购价格。定价完成后,如发行人总市值无法满足其在招股说明书中选择的上市标准,将中止发行。另外,要求网上申购前,披露网下机构投资者剔除最高报价部分后有效报价的中位数和平均数,以及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三类市场主要长期投资者的报价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信息,强化市场监督。如果发行定价超过前述中位数、平均数,应当在申购前发布投资风险公告,充分揭示风险。

在上述私募创始合伙人看来,若科创板企业的定价还是国内机构参与为主的话,初期A股市场原来的定价方式和玩法可能会影响科创板的定价,在一个渐进的改革过程中,科创板后续形成的定价模式才可能反过来对A股其他板块产生影响。

“最好还是能够有外资机构参与一起定价,形成两股力量,一类是国内的机构,一类是国际上的大型机构,一起博弈,最终使得定价相对客观。”上述私募创始合伙人的理由在于,国内机构在定价权方面没有海外机构成熟,公信力、品牌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要打上问号,且国内还有较多投机的资金。

上述私募创始合伙人告诉记者,在科创板推出之后,并不会马上参与投资,做好准备再行动。他称,目前要做的主要功课就是学习科创型龙头企业在国际上的估值,过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以及竞争力的评判,针对具体的公司进行研究,因为即使是同行业企业,第一名和第二名的估值差异也可能很大,“对于机构来说挑战较大,因为没有范本,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甚至可能还要交学费”。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