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科创板争取今年上半年“见到成效”的预期下,各界的期待之心愈发强烈。在科创板揭开神秘面纱之前,从近两个多月来各方寻迹或筹备的图景中或许可以对科创板有所认识和“画像”。
作为资本市场聚焦的头等大事,监管层、中介机构、企业、机构投资者以及专家学者等无不为科创板而忙碌,或研判规则,或参考经验,或推荐标的,或热身待发令。作为中介机构的普华永道也是科创板生态圈中的一员。
从内部分析认识科创板、确定参与科创板的方向和角色,到探析标准之外的细节、与业内研讨及引申思考,近日,普华永道中国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普华永道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合伙人杨方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描述了其间的过程与思考。
这其中,相较当前的核准制,试点注册制将让IPO各参与方权责利发生一些变化,更需要中介机构能够判断企业的质量,这对于包括普华永道在内的审计机构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又将如何发力?
在摸索中把脉
2018年11月5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被提出后,各界便掀起了为科创板做准备的热潮。
“我们经历了一个内部对科创板认识的过程,在提出设立科创板之后,大家自然而然会将科创板与战略新兴板、CDR(中国存托凭证)以及国际板做对标,结合过去已有资料,我们第一个工作就迅速做了比对,发现有一些共性和不同点。”黄佳介绍道。
就不同点而言,杨方补充称,根据目前的摸索,首先在企业定位上不同,科创板可能针对的是一些科创型企业,CDR则可能是针对一些比较成熟、市值大的企业;行业上,科创板主要集中于一些有硬科技的行业;结构方面也有所不同,CDR是一些红筹架构企业的回归,但是科创板可能还是以国内企业架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