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如箭在弦”,相关配套业务规则正式落地已进入倒计时。近期监管层也奔赴多地召开座谈会,征集各方意见和建议。相较券商等卖方机构的声音,作为市场博弈力量重要一方的机构投资者对科创板制度设计有何看法?
“整体相较原来的玩法,参与科创板投资还是有很大的挑战性。”一位私募创始合伙人认为,挑战性主要体现在估值规则、交易规则与现有A股市场存有差异。
其中,定价、估值难成为多数机构投资者头疼之事。上述私募创始合伙人建议,定价上形成两股力量,一类是国内的机构,一类是国际上的大型机构,一起博弈,最终使得定价相对客观。
在交易机制方面,是否放开T+0之争再度在机构投资者圈泛起。有观点认为应该放开,有利于提升定价效率,与国际交易规则接轨;但也有观点认为,放开T+0可能导致短线投机行为。
目前的投资者门槛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机构投资者对此也是意见不一。有建议称,个人投资者的门槛应该定得更高一些;也有观点认为,可以拉长投资年限,降低资金门槛;同时也有中立者认为,暂没必要调整,边走边看。
整体而言,有业内人士指出,科创板推出对国内经济转型很重要,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很重要,在具体细节上无可避免会成为A股的一个缩影,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定价、估值是难题
面对科技创新企业、重市值轻盈利的上市标准以及取消23倍市盈率限制等变化,如何给科创板上市企业定价、估值成为大多数机构投资者的一大难题。
“怎么给科创型企业定价、估值,这对于大多数机构来讲都是陌生的。”一位上海的私募创始合伙人对记者说,多数机构投资者在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定价方面经验不足,因为内地过去20几年来不断去中国香港、美国等市场上市的科创型企业,定价权都在海外机构或者有外资背景的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