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麦肯锡:危机十年后,全球银行业如何在增速低迷中破局

2019-01-17 09:25:0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距离金融危机已经有十年,经过全球银行业和金融监管者的不懈努力,金融体系已经回到更加安全的正轨上。从数字来看,全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07年的9.8%上升到了2017年的13.2%,而这正是用于衡量银行体系安全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涉及风险的有形普通股权益比率也从2010年的4.6%增加到了2017年的6.2%。

然而,银行业的增长却持续低迷。麦肯锡今日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审视了影响金融业的两股力量:第一是科技及数据的创新,第二是监管乃至更为广义的社会政治环境的转变。也正是这两股力量打开了金融中介市场,新入场者蜂拥而至,包括其他大型金融机构、专业金融服务提供商、以及科技企业。两股力量相辅相成,将市场结构拉向两端。一端是通过商品化放大规模的重要性,另一端是通过民主化为大大小小的新进入者创造途径。这将重塑金融中介的市场结构,以及银行在该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此外,投资者对银行的种种顾虑也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银行业的估值倍数偏低,而增长动力不足、部分市场不良贷款增多也影响着未来预期。

危机十年后的银行业

过去五年,银行的业绩已经逐步企稳。2012年以来,全球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一直徘徊在8%至9%之间,行业市值也从2010年的5.8万亿美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8.5万亿美元。危机仅仅过去十年,足以证明银行业的复原能力。然而,稳健并不意味着抢眼,就增长而言,银行业的表现持续低迷。过去五年间,行业收入的年增速仅为2%,显著低于5%到6%的历史记录。横向比较,过去数年间银行业的市净率都要低于其他主要行业。

报告指出,全球平均值掩盖了业内的重大趋势。银行规模和资产效率高度相关,但是规模效应因国家和业务模式而异。英国和西欧各大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实现了显著增长,而美国和日本同业却只能面对净资产收益率的下跌。细分市场收入池也发生了结构型的变化,例如收入从卖方到买方的重大转移,此外,由于技术颠覆以及数字企业的大局进军等原因,发达市场银行的市净率多年来首次超过了新兴市场银行。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