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立法加速释放加强投资保护、对外开放信号
最初文本始于2015年的外商投资法,立法突然在2018年进入快车道。不仅由“外国投资法”悄然变成“外商投资法”,也让敏锐的业内人士嗅到了促进和保护的大趋势。
去年12月23日,《草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请审议,到今年2月24日《草案》才结束征求意见,但1月底就已经进入二读,这不仅意味着外资领域的三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又向合并及改革迈出了一大步;也意味着这部被外界广泛解读为加强投资保护的法律的立法进程正在加速。
第一财经记者多方了解到,2018年圣诞假期后,多个驻华商协会、外资业务律所、外资企业都在加速研究。它们正努力通过各种方式传达意见至决策层,试图参与并影响这个关乎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性法律。
任清也在前述座谈会上提了若干技术性的完善建议。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专家提出的建议涉及:外商投资的定义,新法律与“三资企业法”之间的取代关系及其对既存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对限制投资领域具体如何管理及其与项目核准、行业许可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将政策意图转化为法律语言,如何提高法律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等。
而让梁国勇感受最深的是,2015年的《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总则、定义之后,第3、4、5章分别是准入管理、国家安全审查、信息报告,后面才是投资促进和保护。而在《草案》中,总则之后首先是投资促进(第2章)、投资保护(第3章),然后才是投资管理(第4章)。
最初文本始于2015年的外商投资法,立法突然在今年进入快车道。不仅由“外国投资法”悄然变成“外商投资法”,也让敏锐的业内人士嗅到了促进和保护的大趋势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了2018年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农作物种业领域大幅放宽了限制。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就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农作物种业的有关措施,向记者作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