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争议商誉摊销:A股1.45万亿堰塞湖“堵”还是“疏”(2)

2019-01-09 09:30:0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扇贝跑了还有个冷水团垫背,而这46亿商誉资产,只是个虚拟资产,说减值就减值,而且一提减值,就是46亿元。按照收购前坚瑞沃能每年约2000万盈利的经营业绩,这46亿,需要230年才能收回来。

令人担忧的是,坚瑞沃能亦并非A股市场极端案例。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统计发现,2017年A股商誉减值共计357亿元,其中有3家商誉减值损失超过10亿,分别是坚瑞沃能,减值46.15亿元;中国石油,减值约37.09亿元;*ST巴士,减值15.38亿元。

隔三岔五就有“黑天鹅”飞过来,可能表明大批“黑天鹅”正在赶来的路上。

上海一位上市公司董秘胡先生对此忧心忡忡,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仅我所认识的上市公司高管,就有至少两家告诉我,他们会在三年业绩承诺期刚满,就大幅做商誉减值,规模都在二十亿以上。时间就在2019年左右”。

“不同的只是,一家可能一年内全部减值完毕,一家可能会分两年减值。但肯定不会放到第三年去(减值),因为三年连续亏损,就退市了。所以减值压力是很集中的,”胡先生说。

因果连环

透过屏幕都能闻到监管层的急切。商誉的火药桶之所以可能集中爆发,源于2015至2016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案的集中式“井喷”。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的10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有关重大资产重组、非公开发行的法规进行了修订,一举改变了上市公司的并购模式。2014年由此被称为“A股并购元年”。

2015年,政策进一步“松绑”。根据彼时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市公司全年并购重组交易2669单,交易总金额约2.2万亿元。从交易单数看,2015年同比增长35%,从交易金额看,则同比增长了41%,并首次超过2万亿元。其中2015年A股市场重大资产重组共计656项,比2014年增长近4倍,而交易金额超过100亿元的就有24起。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