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A股1.45万亿商誉压顶,证监会万字长文直指减值风险

2018-11-19 09:40:3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015年-2016年,资本市场的并购达到高峰,上市公司并购风起云涌之时,A股商誉大山也越磊越高。但三年过后,彼时华丽的业绩承诺变成了未能兑现的“空头支票”,商誉减值的“地雷”开始引爆。

2017年以来,因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一次性巨额计提商誉减值的个案在A股频频发生,在中小板、创业板公司身上尤为突出。部分上市公司甚至借机财务“大洗澡”,业绩变脸与商誉减值如影随形,最终引发股价断崖式下跌,投资者受损。

这样的商誉减值风险日前已引来监管重拳。证监会日前专门针对商誉减值发出第8号会计监管风险提示。分别对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商誉减值事项的审计、与商誉减值事项相关的评估进行了风险提示。着重明确上市公司合并形成商誉每年必须减值测试,不得以并购方业绩承诺期间为由不进行测试。

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A股上市公司最新商誉规模已接近1.45万亿元,同比2017年三季度末增幅超过15%,创历史新高。其中,传媒、计算机、医药三大“轻资产”行业板块商誉余额规模最为集中。对比来看,百亿级商誉规模的上市公司有13家,而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超过30%的达到149家,超过50%的亦有21家,更有18家上市公司最新的商誉规模超过了公司所有者权益。

对于商誉过高的上市公司,未来两年的商誉背后的信用风险都应值得警惕。有专业的会计人士认为,并购带来的商誉,除了增加业绩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资产水分,在未被减值之前,一定程度上使得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被低估。

风险源起并购潮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