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今年以来百余家券商通过承销股权业务共获得发行费收入约70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战绩约为187亿元,同比下降超过60%。单个券商再以中信证券为例,2017年获得发行收入约16亿元,今年以来截至12月19日仅获得5.6亿元,大降65%。
在收入持续下滑的同时投行的分化亦在加剧,表现之一为头部券商投行业务所占的市场份额在加大。以IPO为例,2018年IPO承揽金额位列前5位的依次为中金公司、华泰联合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招商证券,它们的IPO承揽规模约870亿元,占IPO承揽总额的65%。在2017年同期位列前5位的券商承揽总额约790亿元,仅占IPO承揽总规模的35%。
与5家头部券商IPO承揽规模占据六成的市场份额相比,近百家券商中近6成券商IPO颗粒无收,去年同期仅有4成券商IPO战绩为零。比如去年同期华西证券IPO承揽金额为18.6亿元,今年截至12月19日还未有战绩。又如去年同期中航证券这一业务的承揽规模为16亿元,今年亦“交了白卷”。
“在市场环境下行之际大型券商更能发挥平台优势取得良好业绩。”上海一大型券商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告诉第一财经。
在股市融资遇冷、头部券商效应加剧的这一年中,有中小型券商依托债券承销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位列股权和债权承销总额前20甲的券商与去年相差不大,仅是排名有变 ,但这其中蹿出一匹“黑马“——信达证券。这家券商从2017年的第50名大幅攀至今年的第18名。信达证券去年股权和债权承销总额仅为约210亿元,其中金融债和ABS仅分别承销60亿元、117亿元;今年以来截至12月19日股权和债权总成绩为900亿元,其中承揽了9单共300亿元的金融债、46单共570亿元的ABS业务。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用这句话来描述现在资本市场众多人士的心情十分贴切。 2018年已经落下帷幕,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过去的一年充满着磨练和考验
共享单车这种模式并没有找到盈利的点,更重要的是大家会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很多人都跟我说,“难道投资摩拜、ofo的这些大佬都是SB吗”?对,这一点你说的其实是没有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