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一方面,如今M1增速持续下行,这背后可能隐含着企业对于中长期增长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多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表外融资的持续收缩扮演了主要角色。
M2的来源包含外汇占款(属基础货币投放)、银行向非金融企业或个人放贷、银行购买非金融企业债券、其他(银行自营非标、银行向金融企业贷款等)。在10月,经历上述流程后,最终表现为M1增加了仅2.7%,新增人民币贷款6970亿元,相比前月的1.4万亿元“腰斩”,而11月M1增速进一步降至1.5%。
而表外融资收缩也加剧了“负剪刀差”,则主要是因为金融去杠杆下其他融资渠道被压降,使得M2增速持续下降。王剑表示,银行表内投放的非标、非银、委外等,一大部分最终是投到企业的,分别存在定期、活期账户中。此前,不少贷款投向了平台公司,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被严格管控,不少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或城投公司少借钱或偿还一些非标、银行贷款,从而拉低了M1增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表外业务维持负增长,M2增速反弹受到了制约。11月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分别负增长1310亿元、467亿元、127亿元。这表明,表外融资收缩持续压缩企业部门的融资空间和资金可得性,这也是M1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整体信贷结构而言,新增信贷仍大量集中在居民部门,M1增速持续走低反映企业部门融资压力。具体而言,11月新增贷款1.25万亿元,贷款增速保持稳定。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391亿元,整个居民部门贷款11月新增6560亿元,占到全部新增贷款的一半以上。连平表示,票据融资还占据了2341亿元,流向企业部门的信贷资源占比就较低了。可以看出,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对待风险较为谨慎。
IMF今日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IMF自2016年来首次下调全球增长前景,将2018-2019年全球增速下调0.2个百分点至3.7%,因全球贸易问题及新兴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