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信用评级一统江湖,债市互联互通迈出第一步(7)

2018-09-26 09:20:1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他建议,“让评级机构自由参加市场竞争,不要人为的划定经营的范围和界限。在市场统一过程中,考虑到各个产品,交易结构的不同,会出现自动分层,产生一个市场化的交易结构。这是比较合理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评级市场会加速竞争态势。

“现在监管放开评级资质互认,意味着有更多的评级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开展评级,也意味着评级资质已不再是生存的充要条件,评级机构能不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将更多取决于债券投资人的认可程度。”俞春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表示,“投资人不会再盲目信任评级机构,一定是要评级机构的保持独立,且评级技术令人信服,技术也要过硬没有错误。评级行业必须形成获得投资人认可的信用评级体系。”

在俞春江看来,未来债券市场的大方向是走向注册制,由投资者决定债券是否能够成功发行。

“将来债券市场发行应尽可能淡化企业发行人的所有制,只要是信用债、利率债,都在平台上展现,让市场自己去判断。”类承曜表示。

他认为,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干预,将加速竞争态势,强者恒强、弱者越弱,行业会逐渐集中,评级效率会越来越高,正如国际上标普、穆迪、惠誉三分天下的格局。

中国债券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作为债券市场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评级机构不仅要迎接更大的市场,还要准备迎来外资同行的挑战。

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中指出,建设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安全高效、具有深度广度的债券市场,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

他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则、基础设施安排,支持境外评级机构入市开展评级业务,鼓励境内基础设施与更多国际主流电子交易平台及相关基础设施加强合作,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

俞春江认为,如果缺乏境外投资者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提供评级服务,有可能影响其参与境内债券市场的活跃度,影响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因此,评级市场开放也势在必行,而互联互通是评级市场开放向前迈进的一步。(本报实习生王天然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