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所有的变化中,最让人担忧的是第四个变化,全球债务杠杆率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据统计,全球非金融债务杠杆率2017年年底达到244.4%,超过了2008年之前创出的231%的高点,增加了13个百分点之多。其中,发达国家债务杠杆率大体维持盘整,没有进一步恶化,而发展中国家债务杠杆率快速上升,从141%上升到193%,上升了超过52个百分点之多,这也是全球总体债务杠杆上升的主要原因。
虽然由于各国情况迥异,难以机械地给定一个数值来衡量债务杠杆率高低的危险程度,但是债务杠杆率高企毕竟像一盏红灯,像一声警钟,人们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这很可能就是下一个金融危机的引爆点。
第五个变化是,全球跨境资本流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总量收缩,结构改变。作为各种跨境经济活动的表征,跨境资本流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仅是其他跨境经济活动(如:贸易、人员流动、技术转移)的必要支持,而且其本身越来越作为一个独立变量而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考察一下主要发展中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印尼、南非和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的跨境资本总量(即:流入量+流出量),若以每个季度为衡量标准,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危机前的2005~2007年,全球为3万亿美元,而危机后的2008~2017年,该数值则为2万亿美元,下降31%。如果再分别考察一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前者的数值分别为2.8万亿美元和1.8万亿美元,危机后比危机前下降了38%;后者的数值分别为2000亿美元和3250亿美元,危机后比危机前上升了63%。
这是从国家类别来分析跨境资本流动的结构变化。再来从跨境资本三大类别(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分析一下其结构变化。就全球主要国家(BRICS+G4)而言,危机前的2005~2007年,直接投资的占比为20%,证券投资为35%,其他投资为45%。而危机后的2008~2017年,三类占比分别是33%、29%和38%,可以清楚地看到,直接投资占比有所上升,而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占比都下降了。这也许反映了金融危机后,人们对实体经济更加重视了,投机性资金则有所收敛了。
2008年初夏,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沉浸在一股夏休之前的轻松气氛之中,面对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欧盟国家并未受到太多波及,欧元兑美元日趋坚挺一度逼近1:1.6的历史最高纪录
10年前,随着雷曼兄弟破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深化,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综合来看,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波及面甚广,其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失。10周年时点提供了一个盘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