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住房改革。改革前城市居民没有自己的房产,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90年代推广,把企业职工、机关干部住的公房以很低的价格售出,从此城镇70%~80%的居民有了自己的财产。
第四,国有企业改制。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小型国有企业全面亏损,成沉重负担,中央决定“抓大放小”,对大企业加强管理,并推进了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对经营不善的中小型企业采取租赁、重组、出售直至关门倒闭等措施,很多僵尸企业被淘汰掉或改制为民营企业。从1996年到2000年,国有工业企业总数从11万户下降到5万户,但改革后经营状况大幅度改善,利润总额从400亿上升到2400亿元。
第五,社会保障体系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此后覆盖面逐步扩大。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形成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有重大意义。
2000年后的改革
2000年代的改革中特别重要的有如下几件事。
第一,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从此中国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平等成员,世界大门对中国打开,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第二,取消了农业税和农村相关收费。2006年国务院取消了农业税和相关收费,又增加了对农民的种粮补贴,对农村居民是非常重要的改变。
第三,政策调整促进了城市化发展。以前的城镇化政策强调“积极发展小城镇和小城市,严格限制大城市的规模”,2000年左右进行了政策调整,变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此后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化率在此10年间从36%上升到了50%。
第四,扩大了社会保障覆盖面。2000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3亿人,到2010年扩大到3.6亿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4.3亿人,覆盖面扩大到非就业城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