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改革远未完成,回顾历史,有利于我们更好着眼未来。
改革40年的中国经济变化和主要进展
1977年改革前一年,中国人均GDP按当时汇率折算是198美元,2017年为8836美元。如果用人民币不变价格衡量,人均GDP增长了25倍。用美元不变价格衡量,增长15倍。197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是1.7:1,当时人民币是高估的,实际上高估15倍。总体上,改革期间中国经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7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7.5%,即80%以上中国居民是农民,而且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很差。2017年城镇化率58.5%,农村居民下降到少一半。
关于贫困人口,按2010年的贫困线标准(不变价格人均2300元人民币),1978年农村贫困人口占到97.5%,当时的农村人口几乎都是贫困人口。2016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7.3%,90%以上的农村人口脱贫了。
总括起来,改革开放40年的主要进展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低效率的计划经济转向效率更高的市场经济,总体上中国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国家了。
第二,从封闭转向了开放。改革前中国对外贸易非常少,既没有对外投资,也没有外来投资,和世界经济几乎是不连通的,人员和世界各地之间也几乎是不交往的,现在变成了一个总体上开放的经济。
第三,从过去的国有经济一统天下转变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实际上民营经济已经占了一大半。改革开放前,农业以外基本上是国有经济,在工业产出中,1977年国有企业占比77%,其余部分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现在这个比例倒过来了,2017年非国有经济占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达78%,国有控股企业只占22%。
第四,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以前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是有保障的,基本上是终身就业,看病可以报销,退休后可以领养老金。但这些保障其他城乡劳动者和居民都不能享受。农民更不用说了,生老病死完全是自己的事情。现在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基本上有了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有低保、养老保险、新农合(合作医疗),保障程度较低,但是基本上都能够享受。现在的主要缺口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日前,2018年人民银行征信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积极构建互联网信用体系,合理引导市场化机构规范发展。 会议充分肯定了2017年征信工作取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