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改革40年还在半途,未来之路需全社会共同推进

2018-08-20 16:19:4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三)产品市场的改革。

在这方面,虽然市场早就在发挥主导作用,而且民营经济对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仍未充分实现公平竞争。一些产业部门垄断程度还较高,竞争性企业负担还偏重,政府的审批、干预偏多。近期在减少政府审批方面有进步,但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不同类型的企业间,如国企和民营企业之间,大型企业和小企业之间,还没有做到事实上一视同仁、公平竞争。

(四)要素市场的改革。

未来要素市场的改革要解决股市到底是资本市场还是赌场的问题。在房产市场上,要解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问题。目前土地市场是由各级政府垄断,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推进,要解决政府独家征地、独家卖地,还是由市场来配置土地资源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说了,要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直接入市,农民宅基地可以流转。但是这些方面还有种种限制,改革进展非常有限。在银行体制方面,现在还是大银行主导,行为还不完全市场化,进入门槛太高,小型民间金融机构没有发展起来。这妨碍了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在投资领域,政府参与过多。整体来看,要素市场发育仍然不良,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也影响了收入公平分配。

(五)国有企业改革。

过去国有企业职能定位不清楚,比如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应该是扮演一个平等竞争者的角色,还是单独强调国有企业要做大做强?竞争性领域的关键问题就是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谁做得好谁就有理由做大做强,谁效率低就需要改革,再不行就淘汰。

在天然垄断性领域,国有企业要发挥重要作用,但并不是说国企垄断就不是垄断了,国企如果不能摆正企业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同样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因此,不光需要政府监督,还需要社会监督。此外还要防止和减少行政性垄断。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