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菅顺启的印象里,过去1000辆车的生产订单就是“大单”了,但共享单车企业一出手便是几万件,他称之为“爆炸性”的订单量。为了确保摩拜订单的质量,他还特意给每个工人加了10%左右的薪水。
在王庆坨镇,能有如此好运接到共享单车企业大单的还有苏昌茂,他的美邦车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在2017年上半年接了小蓝单车10万辆的订单,“每辆赚几十块钱”。
为此苏昌茂特意增加了新的生产线。但随即发生的事却出乎了他的意料。2017年9月后,小蓝单车陷入资金紧张,被爆出用户退押金难退,资金困局持续发酵。最后,小蓝单车下给美邦车业的10万辆订单只完成了几千单。而苏昌茂也庆幸,幸亏小蓝单车后续资金没有进来,他的工厂所拿到的定金基本上保证了没有亏损。“剩下的库存处理完后,对企业基本没有太大影响。”
但在王庆坨,并非每个人都能有苏昌茂的好运。没有接到大单的吕师傅也想在共享单车热潮中分一杯羹,他接下了来自Unibike公司2000辆车的订单,并且基于对行业的看好,更是在对方仅支付部分定金的情况下就投入生产。然而随后共享单车进入洗牌期,二线品牌Unibike最终被淘汰出局,这批定制单车就直接留在了张师傅的厂房内,如今他只能按150元一辆的低价抛售这批安装有GPS智能锁,成本达到400元一辆的单车。
一家自行车企业的老板王勇在2017年共享单车的热潮中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只尝试性地为某小型共享单车平台代工了500辆单车。在他看来,媒体所报道的王庆坨自行车从业者在共享单车浪潮中“遍地捡钱”的场景根本没有出现过。
“我们这里主要是小厂,大厂干不了的分我们点。但确实也有很多配件厂被共享单车平台给坑了。”王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